一行禪師在越南圓寂,享年95歲

2022年01月22日 10:40:29

那個把“正念”教給世界的人走了

2014年,被譽為「最具影響力精神領袖」之一的一行禪師,因嚴重腦出血後送醫後,一直住在法國梅村(Plum Village)休養及定期接受治療。 2019年初,92歲的一行禪師拒絕治療,回到他16歲時出家的地方——越南順化的歸原寺(Tu Hieu Pagoda)靜養,希望在那裡度過最後的日子,靜待落葉歸根。

2022年1月22日,法國梅村僧團發佈公告,2022年1月22日00:00,Thay,禪宗大師一行禪師,在越南順化慈孝寺圓寂,享年95歲。 公告如下:

親愛的僧團,

以深深的呼吸,我們宣布,我們敬愛的老師一行禪師於2022年1月22日00:00在越南順化慈孝寺圓寂,享年95歲。

Thay是最非凡的老師,他的安詳、慈悲和智慧感動了千千萬萬的生命。 無論我們是在禪營、公開演講,還是通過Thay的著作和線上教導遇見他——或者僅僅是通過他不可思議的人生故事——我們都能看到,Thay是一位真正的菩薩,一股為世界帶來和平與療癒的巨大力量。 Thay是佛教的改革者和更新者,從不稀釋而是始終深挖佛教的根基,使佛教煥發真實的光輝。

Thay為我們所有人開闢了一條應用佛教和入世佛教的美麗之道:五項正念修習和相即共修團的十四項正念修習之道。 正如Thay所說:「我們已看見道路,無需再恐懼。 “我們知道人生方向,知道何者可為和不可為來減輕自己、他人和世界的痛苦。 我們懂得止觀和培植真正的喜樂之道。

現在,是時候回到我們的正念呼吸和正念步行,以培植安詳、慈悲和感恩的能量,獻給我們敬愛的老師。 這樣的時刻,讓我們皈依我們的心靈朋友、當地僧團和彼此。

文章標籤

lighthouse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正念大師卡巴金:人們正在失去理智,這正是我們需要覺醒的原因

前言:本文講述了正念大師卡巴金博士的另外一面;卡巴金博士通過把禪修從佛教中拿出來,首創了一種正念靜觀的方式讓整個世界都可以用來治療痛苦和抑鬱。 他談及了川普、「速食正念」和1979年一次十秒鐘的願景如何導致整個世界意識的改變。

在1979年的五月,麻省劍橋市的員警對喬. 卡巴金沒有半點憐悯。 這個男人現在被視為是“現代正念之父”,那時他只是麻省理工學院(MIT)的一個畢業生,以及跟黑豹黨(the Black Panthers)和法國劇作家讓. 日奈(Jean Genet)混在一起的反越戰抗議人士。

他回想道:「我整張臉都被打扁了」。 “他們在我的手腕上戴了一個叫'爪子'的工具,可以通過收緊帶來巨大的疼痛而不會留下任何的痕跡。 但是他們肯定留下了很多的痕跡在我的臉上。 他們把我拉到員警局的後面,把我痛打一頓“。

在今天,卡巴金已經七十三歲,他寧靜、有皺紋的臉上並沒有任何從那次抗議而來的傷疤。 那時一個遊說全國大學一起支援抗議的旅程,演變升級變成暴力,讓他縫上了好幾針。

今天過後,他直接就坐了通宵的飛機離開波士頓,並坐在倫敦國會廣場的甘地像下面喘息。 他是要去跟世界各地的議員進行九十分鐘的演說,內容概括來說就是,他認為正念可以改變世界。

這位一度“非常大男人”的反戰分子,曾經對於麻省理工在核武器研究的角色很憤怒,而現在是西方正念禪修的迅速發展背後的催化劑,他在差不多四十年前,把佛教禪修重新發揮想像和再造,以適應現在的時代。

他跟其他人一起,在麻省理工醫學院為有長期疼痛的病人,利用佛陀所教的正念禪修基礎創新了一個八周的正念減壓課程,但是把佛教去除了。 “我竭盡全力地使課程更結構化丶並解釋它的方法,而盡量避免它被視為佛教丶新時代丶東方神秘學或無稽之談的風險。

卡巴金從1965年開始禪修,但是對於把佛法放下來卻沒有悔疚之意。 他說: “我是透過禪而走進這扇大門的,這是跟佛法最不相幹的其中一個方法。” 他講了很多關於佛法的事,以及佛陀的教導,但他不是佛教徒,他提到如果有人認為正念靜觀就是佛教,就像說因為地心吸力是由牛頓所發現的,所以地心引力是英國的一樣。

麻省理工正念減壓診所(UMass Stress Reduction Clinic) 在1979年開始運營,教導那些有長期背部痛症的人丶工業意外的受害者丶癌症病人,有時也有一些半身不遂的人。 卡巴金將正念靜觀定義為“有意識的丶不加批判地,留心當下此刻升起的覺察”。 透過聚焦於呼吸,其概念是去培育對身體及心一刻接著一刻的覺察,從而令身體及心理上的痛楚有所説明。

文章標籤

lighthouse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文/ 詠給・明就仁波切,海倫.特寇福

小心間隙


有位英國朋友曾經送我一份紀念品,它來自一個獨特的火車站——倫敦地下鐵。那是一頂鮮紅色的帽子,上面繡有金色的字樣:MIND THE GAP(小心間隙)。這是為了提醒乘客留意列車與月台之間的間隙。如果不小心的話,有可能會踩空而跌斷腿。
 
「小心間隙」,我告訴自己,因為間隙也存在於各道之間、存在於念頭和情緒之間。然而,不同於列車月台和火車間的間隙,這樣的間隙是很微細的,不僅很難注意到,也很容易錯過。在一次到訪新加坡的行程中,我受邀去一間樓高六層的百貨公司頂層的豪華餐廳用餐。當我們一路搭乘電扶梯上樓時,我做了一個關於空隙的有趣白日夢。我想像自己在一間大型百貨公司的地下室迷路了。我焦慮又害怕地穿梭在發電機、嘶嘶作響的鍋爐、蒸汽管、震顫的活塞和震耳欲聾的水力引擎聲之間。四周沒有窗戶、沒有空氣、沒有漂亮的商品可以買、沒有出口標誌。與這個如地獄般的氛圍形成對比,六樓是最高的樓層,也就是我將被帶往用餐的地方,那兒有著粉色的大理石地板、玻璃隔牆、開滿鮮花盆栽的陽台。每週七天、每天二十四小時,電扶梯從地下室的地獄道上升到天人居住的天道,再下降返回,恰好可以反映出心境轉換的持續流動。
 
站在電扶梯上,我發現我們沒有辦法只搭乘一座手扶梯就能從底層直達頂樓,反之亦然,每到一層樓,我們就必須走下電扶梯,再踏回另一座手扶梯。換句話說就是「那裡有個間隙」。透過修持,我們可能可以覺知到「介於之間的空間」(the space in-between)——介於我們每個念頭之間,介於每種心情之間,介於每個感知之間,以及介於呼氣和吸氣之間的空間。
 

文章標籤

lighthouse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《慧開法師談生命永續經營》看破生死 從規畫臨終開始

 

 

作者:李祖翔

 

 [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】現代人對「臨終關懷」這項課題肯定不陌生,但是什麼時候需要面對死亡?生命又能像企業一樣永續經營嗎?人生不斷循環、輪迴,意義呢?這些問題的答案,南華大學副校長、生死學系專任教授慧開法師(見左圖/記者邱麗玥攝),二十一日在佛光山台北道場的生耕致富系列講座中說:「死亡是一切眾生跨越無限生命的關卡,就像學生的期末考,要從現在開始規畫!」



「當人沒有選擇的來到苦難的人間,又沒辦法擁有選擇家庭、性別、資質、美醜的自由,而命運坎坷,要怎麼去感謝主?」慧開法師年前受香港中文大學邀請,和天主教耶穌會的神父一同接受學生對生死、信仰的提問

文章標籤

lighthouse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新命運觀」中,生命並不涉及任何強迫、仇與債、罪與罰,其目的只有愛與進化。命運,並非注定,而是呈開放、不斷變化的狀態──每一個當下的抉擇都通往了相對的可能未來」──程旭‧瑪珈身心靈諮詢中心

 

猶然記得在國中時期,隨著一位如親至友在一場車禍意外中驟然而逝,我開始對生命產生了第一個問號。雖然曾於孩提時常上天主教堂,曾是基督徒,也曾受洗於摩門教,事發當時卻沒有人能解開我心中的疑惑:生命的道理何在?

 

之後,便步上了近二十個年頭的〝求道〞生涯,期間潛心於各種相關的學說、論述、信仰或教派之中,至今也逐漸成為自己的一大嗜好。但是,這一路走來並不〝順風〞,甚至可以說是在摸索中迂迴而行:每當真理的大門狀似開啟, 同時卻也令人掉入更多更深的疑惑中。

lighthouse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